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学生工作



>>

暑期三下乡:知行合一进乡村,青春服务县担当——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育学院暑期实践综合纪实

来源:教育学院     作者:徐静蕾    发布时间:2025/08/10 07:17:05    人气:

为了帮助乡村群众开阔视野,激发乡村内生发展动力。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育学院组织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感悟国情民情,增进对农村的理解和情感联结。

心想事程在当下小分队:

为了助力社区生态环境提升,增强居民环保意识,探索可持续社区环境治理模式,教育学院“心想事程在当下小分队”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于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和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开展了改善环境活动。活动过程中,团队成员分组行动,协同推进,有的协助居委会布置环保宣传栏,讲解垃圾分类知识;有的带领居民清理河道漂浮杂物,规整公共区域堆放物,并利用专业知识规划垃圾临时堆放点选址。成员们还深入居民楼院,清理楼院长期堆积杂物,铲除墙面顽固小广告;在绿化带补植花草并细心擦拭环保提示牌,用实干精神彰显大学生服务社区,守护生态的风貌。本次活动的顺利开展,有助于优化社区人居环境,让社区颜值“焕新”;提升居民环保认知,厚植绿色生活理念;探索环境治理经验,为长效管护打基础;更让团队成员在实践中锤炼本领,实现理论知识向社会服务的转化。

乡遇暖情队:

为了改善乡村环境卫生面貌,助力营造整洁宜居的生活环境,同时增强团队成员服务乡村的实践意识。教育学院“乡遇暖情队”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于留东村乡村街道开展了街道清扫和乡村卫生清扫志愿活动。活动过程中,队员成排推进,手持扫帚细致清扫路面垃圾,耐心清理地上的口香糖用夹子捡拾角落杂物,将分类好的垃圾搬运至指定收集点,认真清理每一处卫生死角。面对村边河道,大家分工协作,划船打捞水面漂浮的塑料瓶、秸秆在岸边清运淤泥与垃圾,让原本浑浊的河道逐渐重现清澈,用行动彰显大学生服务精神与青春风貌。本次活动的顺利开展,有助于提升乡村街道整洁度,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促进大学生与乡村居民的交流联系;锤炼团队成员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能力,深化对乡村实际需求的认知

阡陌知行小队:

为了实践助力乡村农业经济发展,探索产业振兴路径,用实际行动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号召,教育学院“阡陌知行队”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于河北省邯郸市河东七方村开展农业经济调研与帮扶实践、河北定州市崇文街开展文旅探索、河北省秦皇岛市秦皇小巷和西港花园开展文旅调查。活动过程中,团队成员逐户走访20余户村民,调研水稻、果蔬种植及家禽养殖模式,记录作物生长周期、成本收益,在田间观察土壤、病虫害情况;在定州探访文旅资源,走进定瓷非遗工坊,访谈文旅商户,尝试联系本地小型电商店主,拍摄简单素材。以学生身份扎根乡土,用耐心、细心的态度,彰显大学生的服务精神。本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大学生了解农业产业实际困境,向当地农户传递市场信息,积累乡村调研经验,为乡村旅游提质增效带来启发。

星火接力:

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暑期作业无人指导的难题,弥补乡村课后教育资源短板,助力孩子们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教育学院 “星火接力” 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于河北省邯郸市武学村启动 “青苗课堂” 作业辅导活动。活动中,团队将留守儿童按年级分为三组,小学低年级组重点辅导拼音认读和算术基础,用彩色卡片设计趣味练习,让枯燥的计算变得生动有趣;小学高年级组主要攻克数学应用题,通过画图分析法拆解解题思路,帮助孩子理清逻辑;学前儿童组则是开展绘本阅读指导,用肢体动作演绎故事内容,激发阅读兴趣。辅导间隙,成员们分发文具,细心观察每个孩子的学习状态,主动鼓励性格内向的学生,展现出大学生的耐心与担当。本次活动的顺利开展,有效解决了留守儿童作业难题,提升了暑期学习效率;帮助孩子们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增强了学习自信心;减轻了外出务工家长的教育焦虑,让他们能更安心投入工作;同时为高校学子提供了学以致用的平台,深化了对乡村教育现状的理解。(编辑:万玉良 审核:孙华)

乡遇暖情队

阡陌知行小队

心想事程在当下小分队

星火接力

版权所有©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育学院